科技乡都
吉林辽源,女子带着男友回村里探亲,不料男友却忙着帮忙收玉米,从早上六点干到下午五点半,整整忙活了十来个小时,掰苞米、装车、搬运,一点儿不含糊,女子忍不住调侃,这未过门的女婿比生产队的驴还能干,而男友表示:来年接着干,为讨老丈人开心不怕累!
国 + 社区的报道特意标出了时间是 10 月 7 日,正好是十一假期的尾巴,这时候农村正是玉米抢收的关键期。
现在农村里哪还常见这样的年轻人?德州有个村子的调查显示,3990 亩耕地里,青壮年劳动力才 300 多人,大部分都出去打工了。
年轻人宁愿进城挣月薪四千,也不愿在家种十亩地赚七千五,毕竟种地的投入和收益摆在那,化肥价格涨得比粮价还快。
这小伙子倒好,不仅没嫌农活脏累,连干几天都不带歇的,跟有些待在村里却抱着手机不动弹的年轻人比,反差也太大了。
联合国粮农组织刚发的报告里说,全球只有 44% 的青年从事农业相关工作,在工业化程度高的地方更是只剩 23%。
浙江淳安那边老传统里,新女婿过节去岳家碰上农忙也会搭把手,但现在愿意实打实干一整天的真不多了。
国 + 社区就爱拍这种 “带露珠” 的民生小事,镜头对着田间地头的真实场景,比说多少漂亮话都让人觉得实在。
他哪是在干活啊,分明是用汗水给未来岳父母递 “投名状”,农村人最认这种实在劲儿了。
你说现在婚恋都讲条件,可到了农村老家,一场秋收里的表现,比多少甜言蜜语都管用?
这种愿意放下身段的年轻人,是不是比光说不做的更让人觉得靠谱?
